陈暮站在工地边缘,海风吹得他工装外套猎猎作响。
夕阳将
49层公寓楼的钢筋骨架镀成金色,第
20层的模板上,工人们正用振捣棒夯实
625r水泥——那粘稠的灰浆里掺着特供的添加剂,凝固时会发出细微的噼啪声,像是在孕育某种金属质感的生命。
“陈村长,”
包工头老王扛着钢管走过,安全帽檐下的眼睛眯成缝,“这水泥真是神了。
昨儿半夜刮台风,隔壁村预制板房塌了三间,咱这楼连脚手架都没晃。”
他用扳手敲了敲立柱,发出近乎金属的脆响,“就是贵得肉疼,一车水泥够买十头海货了。”
陈暮蹲下身,指尖按在尚未凝固的水泥面上。
冰凉的浆体里渗出细密的气泡,那是高标号水泥特有的活性反应。
他想起在首都建材局批文上看到的备注:“625r水泥仅限国防工事及重点基建使用”
,而渔村公寓楼的立项文件上,赫然写着“沿海抗灾示范工程”
——这是他托关系才套上的帽子。
“贵有贵的道理。”
陈暮站起身,拍了拍裤腿上的灰,“告诉弟兄们,这天热大伙辛苦了,我个人掏腰包,给大伙每个人补贴1000元的降温费,前提是明年过年前必须封顶。”
所有工人发出欢呼声。
陈暮望着远处海天交界处的乌云,想起气象站发来的预警:半月内将有强台风过境。
当晚陈暮在村委办公室核账时,沈婉钧抱着一摞发票推门进来。
她把票据往桌上一放,金属夹“啪”
地弹开,惊飞了窗台上的海螺标本。
“油轮保养费
3827块,拖网维修费
1450块,还有……”
她顿了顿,指尖划过一张机打发票,“625r水泥本月用量超标
12吨,单价
1800块,合计
块——陈暮村长,你知道这够买多少串珍珠项链吗?”
陈暮放下算盘,发现她今天戴的正是自己送的贝壳耳钉。
阳光透过窗户,在她账本上投下斜斜的光柱,那些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突然活了过来,像一群跃出水面的银鱼。
“等楼盖好了,渔村每户都能住上防风别墅,到时候珍珠项链算什么。”
陈暮拿起那张水泥发票,指尖在“特供”
字样上摩挲,“你不知道,三年有场台风,这里许多渔民家的房顶都给掀飞了,那时候咱们要是有这水泥……”
?
www.novels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