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流士族一边交好宦官保全家族,一边大骂阉党祸国殃民。
这都是士族的常规操作。
士族和宦官,谁的危害更大,还真不好说。
但是笔杆子,握在士族手里,所以清流党人,群贤荟萃,阉竖宦官,祸国殃民。
面对崔烈横死这种突发情况,太傅袁隗不仅不慌,甚至还打了个哈欠。
不就死了一个人吗,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。
这种小事,属实是在浪费他为数不多的生命。
当然,来是肯定要来的,他袁家筹谋数载,不就是为了独揽大权?
都到这一刻了,若是再因为不来接驾,导致出现点什么意外,大权落到哪个鼠辈手里,袁隗怕是能当场气死。
所以,他袁隗来了。
眼见骚动已经平息下来,太傅袁隗站了出来,先是向后方看去,大喝一声:“肃静!”
中气十足,一点不像他这样老态龙钟之人发出的声音。
而后又转身看向董卓,及董卓身前的天子。
无视一旁跃跃欲试的华雄,提也不提横死当场的崔烈,袁隗向天子大礼参拜:“臣袁隗拜见陛下,得见陛下无恙,老臣甚慰。”
“先帝不以臣年迈,拜臣为太傅,托臣辅政大任。而臣竟老眼昏花,未能识破逆贼张让、段珪之谋,大将军讨贼心切,以至于罹难贼手,让陛下遭贼胁迫。”
“幸陛下真龙之体,得天庇佑,方能安然无恙,还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,以安臣心。”
老臣得见天子安然无恙,拜伏在地请罪,多感人肺腑的一幕。
更感人的是袁隗这番话。
错,都是阉竖宦官的,张让这些人罪大恶极,罪该万死!不死不足以平民愤。
大将军,是不幸的,不幸手握大权,不幸和他袁隗同时辅政,不幸。。。罹难于宦官之手。
巧的是,这两方人,都是死人。
反正,这些都和他袁隗没关系,当然,话不能这么说。
所以,他袁隗,有罪,罪孽深重,罪责难逃,罪名是。。。失察,请陛下狠狠的惩罚老臣。
发须皆白的老臣拜伏在地,向幸免于难归来的少年天子请罪。
多么美好的一幕。要是天子这时再下马亲自搀扶老臣起身,那就完美了,君圣臣贤,传世名画。
当然,这些话董卓是听不懂的,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。
不过董卓看着眼前大礼参拜的老贼,还是想笑。
他没有记错的话,眼前这个老贼在他进京不到三天,就找他商议了废立之事。
这,就是大汉忠良吗?
董卓不禁在心中暗叹。反思自已,只能说,作为一个西凉匹夫,他落到点天灯的下场,死的真是一点都不冤。
袁隗拜在地下,等啊。。。等,不说天子下马来搀扶一把,就连让他平身的声音都没有,不由得疑惑的抬起头来。
董卓看着老东西抬起头的样子,像极了藏头露尾的老鼠,但还是说道:“老太傅请起,天子突逢大变,受了些惊吓。”
即便是皇帝,也只是个少年,养尊处优十几年,一朝突逢大难,少帝已经是惊魂未定。
史书上可能只有帝走北邙山这五个字,但谁又曾亲身体会过少帝这三天的处境。
疲惫是真的疲惫,就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,可是少帝依旧不敢靠在身后的大山上,好好睡一觉。
因为在他的感觉中,背后是一头吃人的猛兽。
www.novelser.com